数字人,永不眠|氪梦师
作者丨二七
头图、封面丨unsplash
“未来,整个世界都将被数字化,一切都将在虚拟数字世界里有一个复制品,像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失控》作者凯文·凯利在2019年的数博会上预测,未来30年将是“永无止境的人、机器、自然三者的融合”。
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虚拟数字人的概念,是在1989年的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发起的“可视人计划”。随即,这一计划席卷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等国家,掀起了数字人的研究浪潮。
印象里最为惊艳的一场,还得是2013年和2015年,“虚拟邓丽君”分别与周杰伦、费玉清展开对唱。身影与歌喉的高度还原,曾让一票邓丽君歌迷感动落泪。
但事实上,严格来说,“还原”这一行为,并不能被称为成功打造了数字人,这仅仅是一个技术门槛。
百度智能云互娱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张彬认为,时至今日,虚拟数字人的发展可以被划分为3个时代:
1.0时代,虚拟数字人是官方初始形象+Vocaloid语音合成。在这个时代,数字人的发展以打造美丽的皮囊为主,例如洛天依、初音未来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红极一时。
2.0时代,虚拟数字人是2D/3D模型+实时动作捕捉+声优配音。综艺节目中的数字歌手聆秋、沐汐,美妆达人柳夜熙,都是类似模式搭建而成;
3.0时代,虚拟数字人更加细致聪明,不仅有唇动表情预测,说话的内容既可以通过TTS的方式由文字驱动,也可以交给AI,用NLP技术解决,其交互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这个时代,数字人开始拥有真实人类的生物信息。在奥丁科技打造的数字人立,融合了大量例如虹膜、指纹、发丝等人体生物指标细节。
在美国2002年上映的电影《西蒙妮》里,数字人“西蒙妮”不仅高度还原真人,甚至可以担起电影女主角的重任,并红极一时。即便是在底层代码被导演销毁后,包括警察在内没有一个人相信,“西蒙妮”并未真正存在过。
近些年来,数字人公司不满足于模仿,纷纷造星,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衍生数字人的众多玩法——足不出户,就可以收获朋友;走出大街,亦可以和他们同行玩耍;甚至,还可以和这样的同事共同相处。
职场里,卷你的可能不是人,而是虚拟数字同事崔筱盼;
学校里,年级第一的考神是虚拟大学生华智冰,就读的还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宇宙里,飞上太空也不再需要多年的磨练,一串串代码和技术加持就能把数字航天员小诤送上天去;
甚至,一名热爱时尚、运动、艺术的小女孩,是巴拉巴拉打造的首个儿童数字人谷雨……
今年4月,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文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露了自己对虚拟人产业的看法,“虚拟人赛道目前尚处于萌芽探索期,股价波动幅度较大,目前还没有清晰商业模式 ”,他说。
据量子位智库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测,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其中,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将占据主导地位,约1750亿,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以功能性为主,替代真人服务)总规模超过950亿。
当数字人的3.0时代发展成熟后,用一张芯片就能代替人类的大脑,数字人既拥有学习能力,又不受限于人类身体的生理极限,届时不眠的数字人,或许会在2032、2042年,带领人类走过2022年不曾见过的星辰大海。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
了解更多